图片
图片
《道德经》并非仅用于谈经论道,而是供我们学习爱、成为爱,践行爱,传播爱。其中蕴含的智慧,哪怕仅运用一点点,都能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这是可以得到验证的。最近,一位朋友S的学用经历,正是“镜子智慧”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。
S学用《道德经》已有一段时间,深知“和谐家庭我的责任”,在家中有所践行且颇有心得,与女儿的关系也得以“破冰”。然而,女儿的某些行为规范不符合她的标准,她时常忍无可忍,脾气爆发。发完火后,她知道自己错了,会消停一阵子,但过段时间脾气又会犯,如此反复,知道却做不到,这让她十分苦恼。于是,她与伙伴们一起探讨《道德经》中哪一把钥匙可以解决类似问题。
一位伙伴说:“《道德经》学用中有一把万能钥匙是'内观’。我们看到的外在世界是我们内在世界的反映。凡事归因自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。你生气的时候,看到你女儿是怎么样的?”
S想了想说:“我觉得她不够好!”很快,她接着说:“我知道了,女儿让我看到我内心觉得自己不够好。我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格、很挑剔,我怎么做都不能让他满意。哎呀,我现在就是我爸爸的样子,女儿怎么做我都不满意……哦!我和女儿的模式不就是我父亲跟我的模式嘛!”
一旁的几位伙伴为朋友如此迅速的觉知和领悟而动容。其中一位翻开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二章说:“既知其子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找到问题根源了,看看下次遇到相同情况你还怒不怒了?”
图片
另一位伙伴很好奇,问:“那你和父亲关系好不好?”
朋友说:“不学《道德经》以前,父女关系很差。我很讨厌父亲总是要控制我,常常和他吵架,甚至有点恨他。现在好一点,但是父亲还是再小的事情都不放心。我都四十多的人了,出门叫个车、拿个行李这种小事他也要管!他就喜欢控制!我就没办法跟父亲真正和谐相处。不知道怎么办……”
另一位伙伴轻轻地说:“最近我们在学习《道德经》第二章。老子说其实人间的事情,好坏对错都是相对的,角度和立场不同,看事情的结果就不同。你觉得父亲是对你的控制,会不会是一种他对女儿的爱的表达方式,只不过这方式不是你喜欢的?”
S沉思了一会儿说:“我没有感受到父亲的爱。不过,也许是的,就像我,作为母亲对女儿,我内心是出于爱才对女儿有这些要求,想让她变得更好,但她很抗拒,这不是她喜欢的。这样说来,我父亲也可能是出于爱,但我一直错解他了!”
说到这里,朋友的眼眶充满了泪水,好像顷刻之间,换了一个角度,理解了父亲的爱,而消融了与父亲积聚多年的怨气!
那天傍晚,S在微信上发了个截图,分享了她与父亲的聊天记录。她说,这是与父亲互动时第一次自然地用出了爱心的表情包!
从看女儿到照见自己内心的世界,又从自己对女儿的爱,照见了父亲的行为,理解了父亲的爱,朋友领悟到了“镜子的智慧”,懂得了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“我”,明白了所有的发生都是来成就自己的!在学用《道德经》的路上,有经典和明师的指引,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牵手,解决问题似乎也并不太难。
推 荐 阅 读
【新年祈祷文】人生美妙 不求而至【问道心得】《道德经》第三章:无为妙用【规律之说】《道德经》第三章:无为妙用
【以道为镜】《道德经》第三章:无为妙用
《道德经箴言》第三章 无为妙用
特别说明:上述文字、图片、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,请马上联系我们,我们将会立即审核,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。点击关注道德经学用有声频道
道德经学用
和谐身心,我的责任
和谐家庭,我的责任
和谐企业,我的责任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